蚕丝被造假之三十六计——“蚕丝被知识普及”
桑蚕丝是世界公认轻柔、滑顺的天然、环保纤维,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动物纤维,素有“纤维皇后”、“软黄金”之称。因其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,具有天然的保健功效,加之全世界产量稀小,约为羊毛纤维二十分之一,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。用桑蚕丝做的被子,柔软、舒适、冬暖夏凉,有较好的保健功效,因而是日常生活中最高档的被子。
然而,淘宝网蚕丝被市场,鱼目混杂,良莠不齐。一些不良商家,置根本的商业道德不顾,打着“蚕丝被”的名义,玩五花八门的概念,做形形色色的“化纤被”。在“血淋淋”的原始积累过程中,可谓三十六计,计计都用上了。不妨列举其丑恶面目:
第一计 瞒天过海 举例一:打着“蚕丝被”名义,卖的是“化纤被”。 不良厂商利用顾客专业知识不足,无法辨别蚕丝真假的弱势,大胆地在水洗标、标贴及包装上标明“100%桑蚕丝”,其实在被里面掺入大量的化纤、木棉,赚取暴利。 揭秘:蚕丝与化纤简易鉴别办法。蚕丝的燃点很低,燃烧后很快就熄灭,燃烧时冒出的烟是白色的,并伴有燃烧羽毛发出的蛋白质焦味,烧后的灰末脆而易碎,手捏即成粉;化纤料燃烧冒黑烟并带刺激性气味,灰末黑而手捏沾手;木棉燃烧如棉花,无羽毛烧焦味。 举例二:样品为正品,卖出的却是“膺品”。 样品是正宗蚕丝被,卖给客户的却价格不菲的、掺入化纤或木棉的“混合蚕丝被”。 揭秘:这种情况,往往在批发集散地或旅游区最多,不良厂商见利忘义,以低价格吸引顾客,然后把假货卖给顾客,狠狠地宰一把。
第二计 无中生有 举例一:大造概念,吸引眼球。 不良厂商不愿脚踏实地做好产品,只拼命玩一些缺乏科学依据,莫名其妙的概念,以迷域消费者。如帝皇保健蚕丝被、天蚕玉丝被、天丝被等等,五花八门的概念,让一些缺少常识的消费者上当受骗。 揭秘:只要是真正的蚕丝被,就有天然的保健功效;天蚕丝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蚕丝,每公斤价格高达???4-5万元,但世界产量不足几十公斤;天丝是树皮加工出来的,其纤维只用来做面料,不可能做填充物。 举例二: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。 不良厂商用什么“中国驰名品牌”、“蚕丝被十大名牌”等荣誉,欺名盗世,骗取消费者的信用,从而引诱其上当。 揭秘:这些都是花钱从一些非官方、或根本不存在的中介机构手中买来的。“中国驰名品牌”并非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国家并没有组织蚕丝被知名度、或销量排名评选。 第三计 借尸还魂 举例:拿劣丝,充好丝。 不良厂商打着“优等品”、“一等品”名义,疯狂地掺入经过化学漂白后的劣质短蚕丝,蒙骗顾客。 揭秘:劣质的蚕丝叫下脚料,经化学漂白后,一般顾客看不出来。这些虽为蚕丝,但已经失出蚕丝基本的特性与功能,成了名符其实的“化纤丝”了。
第四计 偷梁换柱 举例:混淆概念,以“柞”充“桑”。 不良厂商以“100%蚕丝”、“100%纯蚕丝”等名义,回避“100%桑蚕丝”与“100%柞蚕丝”的区别,以“柞蚕丝”充当“桑蚕丝”,赚不义之财。 揭秘:桑蚕为江南的家蚕,柞蚕为北方野蚕。桑蚕丝细滑而韧长,柞蚕丝短而粗糙,市场价格约相差一倍。按照行业标准或正在制定实施的国家标准,只有蚕丝净含量为100%的,才是真品。不标明“100%桑蚕丝”、“100%柞蚕丝”成份,而笼统叫“100%蚕丝”或“纯蚕丝”的,皆属欺骗行为。
第五计 混水摸鱼 举例一:n%+n%蚕丝混合被 不良厂商以“N%蚕丝+N%木棉”、“N%蚕丝+N%天丝”等方式标明成份,做所谓的“混合蚕丝被”。表面上价格便宜,其实赚取了暴利。 揭秘:化纤、木棉的成本与优质桑蚕丝成本差距惊人,只有基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;如何分清一条被子中到底含有多少蚕丝,多少木棉,只有不良厂商心理清楚,也只有他们说了算。 举例二:绗缝蚕丝被 不良厂商以“蚕丝太滑,要绗缝,才能固定”,或以“夏凉被只能绗缝”为借口,以较低的价格向顾客推荐缝得严严实实的“绗缝蚕丝被”,牟取暴利。 揭秘:绗缝蚕丝被中的填充物一定不是最好的。不良厂商只在拉链口处放一些蚕丝,而看不到的地方就大量地掺入廉价的化纤、木棉。
第六计 走为上计 一旦一个做假的品牌做臭了,或者被顾客揭穿了,不良商家就会改头换面,另外注册一个商标或一个公司名称,继续行骗。 |